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买香蕉的时候明明新鲜水灵,到家不久就变黑的情况,难道倍水果店老板给坑了?
其实,香蕉会快速变黑,都源于香蕉自带黑化“基因”——乙烯。
香蕉内部的甲硫氨酸在一系列激活、催化的作用下,就会生成乙烯。
香蕉是一种呼吸跃变型水果,成熟时呼吸速率和乙烯含量会大幅升高,同时伴随乙烯的急剧生成,呼吸速率也会加快。
正是乙烯的急剧生成,会导致香蕉果皮中的叶绿素开始降解,而黄色素的含量不变或略有增加,让香蕉皮开始从绿变化黄。
同时,乙烯会促进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,加速香蕉衰老变软,产生色素沉淀,最终使得香蕉皮踏上了由绿转黄再转褐的“黑化之路”。
有趣的是,外部环境的差异会改变乙烯释放的浓度,尤其是440-550nm蓝光、400-440nm紫光照射,可以抑制香蕉呼吸和乙烯释放,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。
所以,如果你看到水果店的香蕉上方照着蓝蓝紫紫的灯光,这正是为了保持香蕉保鲜。
此外,物理碰撞对香蕉的伤害非常大,很容易破坏香蕉皮的细胞膜,使其很容易受到病菌、微生物污染,进而导致伤口处出现褐变。
温度同样会影响香蕉的保鲜,10℃以下的环境里色差下降速度最慢,最大程度延缓“黑化”。